查看原文
其他

一顿年夜饭筹备一个月,是什么样的感受?

风灵之声 风灵 2023-06-26


风灵

今年因为没有什么精力准备,年夜饭是在外面吃的。腊月二十八到处打电话预定,很多酒楼都已经订满,最多只能提供打包外带,最后好不容易订到一家酒店的自助餐,比平时也涨价了不少。

看来现在的潮流已经是在酒肆餐馆里过年了,这也是个自发演进的过程,我小时候就不是这样。那时过年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大事,年夜饭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一顿饭,差不多要筹备足足一个月。

提起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常常强调的是短缺匮乏。不过我家当时条件不算差,年夜饭通常有二十几道菜,比现在还多几倍。鸡鸭鱼肉都是有的,没有空运的生猛海鲜,但也有墨鱼、金钩之类的干货。加之有专业水准的大厨掌勺,色香味样样俱美,就算放在现在也上得了台面。

丰盛的年夜饭当然是满足的,还有很多剩下留到初一初二吃,馋嘴的小孩子尤其兴奋。但大人们准备起来也确实麻烦,现在看来一些非常容易的小事,当时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

进腊月之前就要托人去买肉。平时肉是凭票供应,年底要做腊肉香肠,就要托关系找有门路的人,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以买肉,相当于某种黑市。通常要买几十斤肉,腊肉香肠都是自己做,包括调料也是自己配,如果要熏肉也是自己熏。当然这算是常规操作,不是很过分,现在也有家庭自己做腊肉香肠的。

家乡有一种特产米豆腐,配合腊肉香肠炒着吃,也要自己做。那时住的是平房,后面的小院子里有个大石磨。先要将米磨成浆,再搅成糊状,最后压成果冻状的米豆腐。除此之外,豆腐乳,豆豉,豆瓣酱等等也是自己做,具体怎么做我太小就不知道了。

家家户户平时都备有泡菜和酸菜,过年时要另做腌菜。也要托人买鸭蛋,制成皮蛋和咸蛋。

家乡的风俗是过年吃汤圆,而不是饺子。汤圆的馅是自己做(我都忘了是什么馅的,不是很好吃),包汤圆的粉子也是自己用石磨磨糯米。汤圆当然也是自己包,所以大小不一,形状也是一言难尽。我记得我最喜欢把没有馅的糯米粉搓成圆圆的小汤圆,但大人们哪有这种耐心,都是随便扯成小块就是了。此外,配合汤圆的醪糟也是自己做。做醪糟耗时长,据说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不能保证一次就成功,相当麻烦。另外还要蒸馒头花卷等面食。印象中,有一种桂花馒头,加了糖渍的桂花,香甜可口,长条形,一个就有半斤重,可以保存一个月左右。

虽然不用杀猪,但活鸡要自己杀,活鱼要自己剖,以及后续的一切打理。这些都是当时家中男性成员的基本功,如果技艺不精,或运气不好,那真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一般遇到这种血腥场面,我都会躲得远远的。

年夜饭的花样越多,准备的时间越长。我年纪太小,干不了什么活,家里其他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忙碌,白天要上班,下班后再忙到深夜。过年前几天,更是全家动员,忙得脚不沾地,人仰马翻,所有的原料、调料和厨具等都要在年夜饭前准备就绪。

总而言之,腊月里家里就像个小型的食品作坊,只是产量太低了,基本是自产自用。从经济的角度而言,效率低下,更无法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现在看来,似乎得不偿失,当时却是别无选择。

一顿年夜饭筹备一个月,当然不是因为长辈家人有找麻烦的爱好,而是很多现在随处可见的东西当时买不到。这还不仅仅是资源短缺,而是社会合作缺乏。

就算是当时的街坊邻居中,也不是没有人可以专门做米豆腐、豆瓣酱、汤圆馅之类的。但谁会去做呢?如果做了卖钱,就是资本主义尾巴,风险很大。除非做了免费送人,见人一份,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家邻居卖酸菜。有时家里没有酸菜就派我拿个空碗,去买三分钱,最多五分钱的酸菜。她家就是酸菜坛子大一些,自己做酸菜时多做点就是了。但除了方圆几十米的街坊邻居外,谁也不知道她卖酸菜,她也不可能有招牌或者门面。

后来,做小生意一放开,很快就有人公开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了。我们就再也不用磨米豆腐,磨汤圆粉,发醪糟,做豆瓣酱之类了。而家里专业水准的大厨也去做生意了,最后开了一家远近闻名的酒楼,昨天除夕亦是座无虚席。

现在有些人怀恋国营商店主宰的时代。如果是经历过的人,我不是很理解;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新生代,那只好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当时也有卖副食的国营商店,副食凭票买,印象中就是买点豆腐(更早的时候连豆腐也要自己磨豆子做),豆腐相当难吃。然后就是打点酱油醋之类。难道国营部门就真的没有人力物力做点别的副食品比如豆瓣酱来卖吗?即使在计划经济下,也非如此。不销售更多品种的副食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当时没有消费者的概念,也不称为销售、购买,而是供应(虽然其实不免费,除了票证外,还是要付钱)。既然是供应,那它有什么就给你供应什么,是从上到下的计划或恩赐,你是不能提要求的,不管是对品种、数量还是品质。

普通民众的需求不是国营单位要考虑的因素。如果老百姓需求多了,这本身就是问题,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所以国营商店供应的蔬菜永远都只有土豆、红薯、大白菜、圆白菜和萝卜。尽管品质不敢恭维,每次一到货还是很快就一抢而光。副食则只有豆腐,并非每天都有,即使有,也要凭票,还要排队。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背后的经济理论一般人搞不懂也没什么,但二者至少有一点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且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那就是市场经济以消费者为中心,奉行消费者至上,消费者享有统治市场的主权;计划经济则并非如此。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认钱不认人,有钱就有一切,没钱没有一切,所以穷人吃亏,因此赞同计划经济。确实,计划经济不认钱,钱在当时也不是万能的,但它必然要认些什么。

如果你相信一旦实行国营,实行计划,你就会享受到大公无私的全心全意的服务,不用付出金钱,也不用付出别的什么,那么你不妨看看你身边的人。如果你一生中都不曾真正遇到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圣人,为什么你就认为他们一旦进入国营体制,就会脱胎换骨只为人民服务呢?扪心自问,你自己做得到吗?

要钱的话,钱是一般等价物,赚取的途径多,多少还能想得到办法。计划经济下,钱没啥用,要的东西钱也买不到,比如要工作转正,要进国营单位,要分房,要城市户口,要上学指标,等等。你有门路去帮人家办到吗?办不到的话,作为普通老百姓,你又能拿什么去换取对方的良好服务呢?

市场经济认钱不认人,其实就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开放,给每一个人大致平等的机会。权贵不喜欢市场经济情有可原,普通人排斥市场经济,赞赏计划经济,恐怕得多想一想。

新年快乐!兔年大吉!新一期经济学双语阅读课程正在火热报名中,所选材料为米塞斯脍炙人口的系列讲座《自由市场及其敌人》,由此掌握自由市场精髓,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课程定于2月5日开课1月25日之前报名可享早鸟优惠价150元(原价200元),学生半价100元。优惠仅剩3天!报名可扫下面的二维码入群或联系微信号mefengling。
详情可参见:
讲座:初学者怎样开始英文阅读
米塞斯:生平与贡献

相关文章:
草莓外卖商家加价是不公平的吗?
饺子的扩展秩序
米塞斯:生平与贡献

阅读原文:米塞斯:生平与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